返回首页

一个月了,锂价还在滑梯上_环球热推荐

来源:中国能源报

未来碳酸锂价格将大概率继续下滑至20万元/吨左右,有利于缓解中下游企业压力,利好全产业链发展。

被誉为“白色石油”的碳酸锂近一个月内价格飞速下滑。上海钢联的数据显示,3月29日,部分锂电材料报价下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下跌6000元/吨,均价报26.4万元/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价格相较于2022年11月中旬近60万元/吨的高点下降超过一半,而从今年3月初40万元/吨左右下降到26.4万元/吨仅用时不到一个月,速度超各方预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目前,多方预估,未来碳酸锂价格将大概率继续下滑至20万元/吨左右,有利于缓解中下游企业压力,利好全产业链发展。

下游需求下滑

记者梳理部分新能源车企2022年财报发现,2022年年初开始,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中下游电池企业和车企均承压。不少车企单车毛利率大幅下滑,“增收不增利”成为普遍现象,其原因之一正是碳酸锂价格疯涨。

在记者近期采访中,受访人士对今年下游需求预期都较为保守。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向记者表示:“一是供需关系得到改善,上游供给正逐步释放;二是矿石价格也在走低,碳酸锂加工厂的矿石成本正在下降。另外,最重要的还是市场预期下游需求增长没有之前那么快,供需关系不再像此前那样紧张。前期原材料价格暴涨造成的电池价格虚高已逐步回到较正常水平。”

由于2022年年底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正式退出,导致今年年初销量订单提前透支,近期各省市新能源汽车消费优惠政策实施效果还有待进一步体现。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将放缓,市场将趋于理性。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万辆和9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1%和20.8%,增速远低于去年。

同时,供给端产能也有提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此前供应紧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锂行业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碳酸锂总产量近40万吨(产能约60万吨),同比增长近33%。

华西证券指出,近期锂盐价格持续下跌,主要受电动汽车需求依旧疲软叠加上游锂盐厂库存充足影响。此外,部分锂盐厂有季度末出货压力,存在低价抛售行为。从需求端来看,3月,部分材料厂开始补库行动,但仍是少量刚需采购,下游采购量未见明显提升,终端未见明显复苏迹象,难以支撑锂盐价格企稳,期待终端新能源汽车消费复苏迹象显现,届时或有望支撑锂盐价格触底。

行业热度不减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提到,很多因素会导致电池产业链价格波动。例如,近期宜春锂矿采选企业停产整顿或一定程度上影响锂供应。中信证券的研报显示,宜春整顿锂矿采选行业导致锂云母矿山停产,预计这将减少2023年全球锂资源供应,加速上游去库存,带动市场情绪好转,锂价有望随锂电下游需求回暖止跌。

不过,目前多方对于未来锂价的预期较为一致。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今年2月公开预测,碳酸锂今后比较合理的价格平衡点可能在20万元/吨左右。近期,宁德时代推行“锂矿返利”计划中的一则条款为:未来3年部分动力电池的碳酸锂价格以20万元/吨结算。多家车企也表示,碳酸锂价格维持在20万元/吨左右将会大幅改善企业毛利率。

事实上,对手握锂资源的锂盐企业而言,即使碳酸锂价格下降至20万元/吨左右,仍有较大盈利空间。例如,藏格矿业2月2日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碳酸锂每吨销售成本控制在3万元左右,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

锂价下滑也并未影响抢矿大战持续。例如,在争夺数月后,近日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均退出,新增宁德时代为全资股东;亿纬锂能近日与恩捷股份成立云南亿捷锂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非煤矿山矿产资源开采、矿产资源勘查、矿物洗选加工等。

利好新能源车市

在各方看来,锂价下滑对整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是利好, 产业链利润上移趋势改变,利润分配将趋于合理。

锂价下调,市场格局随之改变,去年具有较高议价能力的电池企业表现不再强势,为保市场份额相继释放让利信号。

近日,亿纬锂能表示,下游客户基本还处于尚未盈利状态,因此,作为主要供应商今年将部分让利下游企业。“公司今年在动力电池方面不太追求更高利润率。”近期宁德时代表示,今年将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同时,业内人士认为,宁德时代近期推行“锂矿返利”计划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池企业对于锂价继续看跌的预期。

下游车企对碳酸锂价格走势也颇为关注。近期,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日益激烈,动力电池占电动汽车整车成本超40%,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一环就是降低电池成本。蔚来CEO李斌就曾在蔚来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碳酸锂单价每降低10万元,毛利率将会提升2个百分点,如果降低到每吨十几万元的正常价位,蔚来的毛利率水平将会提升8个百分点。”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则公开指出:“近期碳酸锂价格的下跌有利于厂商推出更具性价比的新款新能源车型,车市关注度也将持续升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