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报资讯】去美元化浪潮遍及全球,微波成浪何以在此时

来源: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

3月31日闭幕的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正式会议上,各国讨论的首要议题是减少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依赖,扩大本地货币交易结算。这既是东盟几十年来寻求独立自主的征途上的坚实一步,更是当下世界范围内去美元化进程中的重要节点。

一、当下“去美元化”浪潮呈现三大特点


(资料图片)

“去美元化”这个话题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日就开始谈论,也开始有所尝试,但像现在一样时间集中、范围广阔的爆发却属首次,可谓“微波成浪”。这一阶段的“去美元化”呈现如下特点:

(一)区域化金融独立诉求明确。后疫情时代,避开美元中间渠道,在区域集团内寻求本币直接结算已成为新兴经济体的共同诉求。东盟方面,3月底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减少金融交易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依赖,转向以当地货币结算。拉美方面,今年1月巴西和阿根廷在峰会上宣布,两国正展开共同货币准备工作,并将邀请其他拉美国家加入,旨在建立仅次于欧盟的世界第二大货币集团,降低美元依赖。非洲方面,去年非洲推动“泛非支付结算系统”的普及,非洲自贸区负责人认为,依托新系统,非洲各国货币将不经兑换美元这一中间通道直接进行交易。

(二)能源出口国摆脱控制动机强烈。多个能源出口国寻求摆脱美元控制。一是俄罗斯姿态强硬。俄罗斯谋求去美元化的起步较早,去年俄乌冲突后宣布对“不友好国家”的天然气贸易实施卢布结算,同时愿意与“友好国家”进行币种多样化、支付灵活的石油和天然气交易,包括考虑接受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二是沙特政策转向明显。今年1月,沙特阿拉伯财政大臣贾丹称,“讨论我们如何结算贸易的安排时,无论是用美元、欧元还是沙特里亚尔,都没有问题”。这是沙特阿拉伯48年来首次表示,对美元以外的货币交易持开放态度。随后,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3月29日又宣布加入上合组织。三是其他能源国家也寻求摆脱美元控制。如今年初,印度炼厂已经开始使用阿联酋迪拉姆支付通过迪拜贸易商购买的大部分俄罗斯石油。2月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宣布计划用人民币支付私营部门从中国进口的商品。

(三)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要进展。一是贸易本币结算范围再扩大。此前中国已与俄罗斯、印尼、越南、老挝、蒙古、尼泊尔、吉尔吉斯、朝鲜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在双边贸易结算中剔除美元。3月29日,巴西宣布与中国达成双边贸易本币结算协议,巴西是南美第一大经济体,这一协议达成意味着中国的本币结算贸易伙伴“团体”中再添重磅新成员。二是欧洲代表性能源企业首次完成人民币结算交易。3月28日,中国海油与道达尔能源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完成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液化天然气(LNG)采购交易。

二、三大因素的新变化共同推波成浪

地缘政治、能源供给、美元霸权向来是影响世界经济重要因素,而在大变局下这三大因素也发生了大变化,共同推动零星的“去美元化”微波,形成波及全球的浪潮。

(一)地缘冲突改变世界格局。一是安全因素重要性陡增。俄乌冲突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大潮走向终结的标志性事件,此后地缘政治更为复杂,安全因素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众多经济体不得不进一步基于安全立场考量国际货币储备策略。美元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占比从2016年一季度的65.46%降至2022年三季度的59.79%。二是世界经济愈发趋向集团化发展。当前,全球价值链呈现相互切割趋势,新兴市场国家寻求区域内货币一体化,也正顺应这一趋势。

(二)能源供给结构发生变化。一是页岩气革命改变美国中东依存关系。伴随美国页岩气开发,美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原油产出国,即使再度发生石油危机,也不会出现上世纪70年代石油禁运引发的冲击,沙特对于美国对的战略重要性下降,石油美元也在中东日益势微。二是俄乌冲突加剧能源供给结构不平衡。由于制裁俄罗斯所导致的对其能源的禁运,欧洲各国不得不选择更为昂贵的供应渠道,造成欧洲能源安全问题恶化,给后疫情时代欧洲经济复苏带来巨大的成本,欧洲也出现谋求其他选择的动机。

(三)美元霸权遭遇信任危机。一是频繁金融制裁加剧他国不安全感。美国滥用美元霸权地位,动辄对他国发动金融制裁,或没收资产或将他国从支付结算系统中踢出等,破坏了美国金融系统信用。近日印尼银行业监管机构表示,该国银行正准备逐步淘汰万事达卡和VISA卡,同时推出自己的国内支付系统,以保护经济交易免受制裁等因素影响。二是美国货币政策频繁转向溢出效应明显。对于金融体系来讲,2020年以来的量化宽松政策,使金融体系内集聚大量流动性,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了大量债权等金融资产,近一年来的加息又像水泵一样将流动性抽出,一些银行机构出现流动性危机,并有演化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近期的硅谷银行倒闭、瑞信被收购、德意志银行股价暴跌即为例证。对于新兴经济体,美元货币政策频繁转向侵蚀了其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提升对外贸易汇率风险,也加剧这些国家债务负担。这些都促使各国踏上“去美元化”之路。

三、“去美元化”浪潮下需保持清醒认识

“去美元化”确已微波成浪,但如果说美元储备地位已被撼动,还为时尚早。美元储备地位一时难以撼动。国际范围内的去美元化浪潮短时期内依然难以撼动美元霸权地位。目前,美元和欧元在国际交易结算中的份额分别在40%上下,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分别在60%和20%上下,成为排名第一与第二的国际货币,其他国家货币在全球交易结算与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很低,远远落后于美元和欧元。各国在贸易结算和国际储备时根据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综合比较,选取币种,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其汇率(包括其与黄金、石油等重要资源的比价)也会波动,但从长周期看,美元总体上是其他国家货币汇率波动的基准或中介,是相对稳定的货币。[1]

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几个突破口

(一)发展离岸市场。如完善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建设,为不同时区的投资者提供7x24小时不间断的外汇交易所需要的流动性。发展“双币双股”模式[2]建立双柜台模式是港交所交易模式的重要补充,能够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及强化自身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制度建设。当前业务能否实现发展取决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伴随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地位提升,离岸人民币市场供给或将明显提升,从而拉动双币交易模式。

(二)能源贸易依然是抓手。能源贸易人民币计价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中国的能源市场巨大,对外依存度较高,2022年我国进口原油达到5亿多吨、天然气1亿多吨,其中LNG进口量超过6千万吨。能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市场交易机制的拓展不仅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手,也是国际社会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机遇。

(三)用好数字货币但勿过分解读。央行数字货币(CBDC)和稳定币及其依托的底层技术在推动改善跨境支付方面具有重要潜力,有可能成为货币国际化的重要补充。[3]对于中国而言,虽然数字人民币研发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具备跨境使用的技术条件,但制度供给、综合国力才是人民币国际化最关键的因素,赋予数字货币过多政治解读,或导致方向偏离,更可能制造国际麻烦。

当然,上述这些只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几个突破口,一国货币被国际认可,靠的终究还是包括经济金融体系韧性、经济开放程度、政治军事影响力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国力。

(作者:李崚睿,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硕士。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1] 王永利. 为什么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难以撼动?中制智库 2022-05-25

[2] 该模式推出于2011年,是港交所允许同一股票在以传统港币计价在港币柜台以港币交易股票的同时,另允许同时以人民币计价在港交所的人民币柜台用人民币交易股票。

[3] 《国际经济评论》管涛:从货币的功能看数字货币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