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黑李白,历史虚无主义?《长安三万里》才是真正的“国漫之光”-全球热点评

来源:腾讯娱乐

文|令狐伯光

《长安三万里》于7月2日开启点映,伯光君当天就去看了点映。但是时间是晚上七点那一班,由于电影太长看完都十点了,也就没有写的心思了。7月3日又有事情耽搁了,这两天慢慢才把这部动画观后感写上。

我个人是相当喜欢这部动画电影的,这里先不讲动画本身故事剧情,历史改编上面的争议。难道大家没有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长安三万里》简直是独一无二,放到世界动画史上都属于凤毛麟角那种情况。


【资料图】

总的来说,《长安三万里》属于现在非常难得一见动画电影。并且完成度已经很高,目前追光动画最佳是没得跑的,已经胜过《白蛇缘起》,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这部动画电影。

现在我对于它的票房,反而是有些担忧的,由于本片还没有上映这里就不剧透了。

黑李白,解构历史?你真的看懂《长安三万里》了吗?

我看了这部动画是有些激动的,但回来看了看社交网络才发现骂声一片。骂声我看了一下,集中在这几个层面。

一是黑李白,认为把李白塑造得不讨喜,街上拿剑砍人像个疯子,成天喝酒又像个疯子。并且把李白入赘,再到李白的落魄和后来叛乱都拍了出来,他们认为”诗仙“李白太不讨喜了,相反高适才是男主角。

并且高适最后在战争上面力挽狂澜,他们认为导演主创歌颂的是儒家的建功立业。

二是解构历史,现在网友嘛很爱戴帽子,直接就导演编剧搞历史虚无主义,解构唐朝瓦解中国历史这套就来了。这一点可以结合上面来看,他们认为塑造的李白如何如何不对,再到哪里改编历史并不符合历史之类的。

如果要问我这两个问题的话,前者还可以讨论,毕竟同样历史改编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很正常。但后者我只能说你们到底累不累,什么都能历史虚无主义。

那你说电影怎么拍?难道短短三个小时要把李白的一生,再到整个时间段唐朝历史都拍得清清楚楚?哪怕纪录片都做不到这样啊,而且这动画大历史事件基本和历史一致,只是为了戏剧冲突有些改编。

但要么是有野史的,要么就是根据历史的艺术化改编,其实是无伤大雅的。

再谈谈《长安三万里》这部动画,到底好在哪里,这里先不讲技术层面的问题。如果从角色塑造,故事剧情和表达来看,这就是一部动画版《长恨歌》,只是主角不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而是高适和李白,根据两个主角用了两种叙事风格。

李白是大唐的风采,高适就是大唐的根骨。

李白是大唐的浪漫主义,高适是大唐的历史主义。

两人一开始相识,一个神采飞扬,一个心事重重。两人再度因为事情分别,一个在乡下默默吃土,一个在扬州崭露头角;等到两人再次交集的时候,这种浪漫主义与历史主义的冲突第一次到了巅峰。

李白在扬州隔船一掷千金多么浪漫,高适在长安求仕无门就有多落魄。

这个再然后就是两人又是分别了,一个前往边塞尝试建功立业,一个在长安疏远来到边塞,两人再次意外相遇经历了很多事情,这次再分离又是多年成为老年——最后安史之乱爆发了。

一个老年官至三镇节度使,一个却做永王幕僚叛乱。这一次重逢两人都没再见面,隔着一间房像命运开的玩笑般。最后就是高适平叛成功,带着行囊行走在大唐的山水间。那边大赦天下,李白船上乘风破浪,放声高歌。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长安三万里》有多深刻

这部动画就是用两个不同的角色来叙事的,并且为了这种叙事将两人性格都改了。李白性格倒是改得不多,高适历史上明明是早慧的少年,但动画改成有口吃,性格木讷,不善读书,只会武艺不通人情世故。

这种用不同性格,不同主义来反映不同大唐,可谓比比皆是。

少年的李白神采飞扬又恃才傲物,被官宦拒绝推荐而毫不在意。高适在长安四处碰壁,只觉得人生灰暗,两人不断相见与别离;伴随着两人不同年龄时期的诗歌,这似乎正是反映大唐。

一边盛世文化浪漫至极,另一边庙堂阶级早就腐朽,一心报国的人才却无处施展才华。

这个衬托到高适前往扬州,与裴十二一场比试过后首次达到高峰。大唐确实是那个盛世大唐,但固步自封和享乐主义的整个朝廷官高,早就为大唐内乱埋下了伏笔。后来高适接到书信前往长安,看到受到热捧的李白。

大唐根骨的高适在其中格格不入,甚至有一种现在乡下青年进入城市夜店的感觉。后面两三段的剧情差不多用了同样的手法,这里就不赘述了。

为什么有些人看完这部动画认为在黑李白,并且表示李白不讨喜呢?

这和李白是否还原都无关,原因是这部动画用的这种比较的手法,如果你乍看会有一种,浪漫主义的空虚,与历史主义的悲痛,两者碰撞过后,显得“大唐繁华一梦”,空留感叹的感觉。

单说李白,前期飞扬恃才傲物,青年和中年时期得意时恣意奔放,后期卷入叛乱后落魄不堪。相反高适少年像现在家庭刻苦接受教育结果四处碰壁的小镇青年,青年时期兢兢业业,却借着眼睛看到好友李白极尽的奢华。

观众会有种强烈的代入感,高适是自己而李白像是暴发户(哪怕是李白)。

李白甚至都有些像渣男,发迹时写信邀请高适,但高适找到李白他完全记不起来邀请过,导致本来人生际遇不如的高适黯然离开;等到李白官场和人生落魄的时候,然后又前去找到高适交流。

这真就有种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感觉。

关键是它不是现实题材而是真实历史,角色还非常知名。你就会有一种以高适目光(大唐历史),看着李白的极尽风流(大唐繁华),大家就有种强烈的梦幻而又悲观的感觉。更关键是,我们都是知道历史的,都知道后面马上就是安史之乱。

这代表大唐历史的高适合,看着代表大唐浪漫风流的李白:你们成天都在干啥啊,大唐马上要迎来浩劫了。

十年最佳,或许不是?但《长安三万里》绝对是国漫史“一朵奇葩”

后面安史之乱来了,李白落魄而高适力挽狂澜。这样自然有种所谓的“黑李白”解构唐朝,什么歌颂高适儒家主旋律精神之类的。

但问题在于这就是真正的历史,如果只是表现李白的恣意狂放也不是不行。就像《妖猫传》那样,但《妖猫传》其实用了一样的手法来表现大唐的盛极而衰,只是角色不是高适和李白而已。

并且,最后高适说诗在,长安就在的时候。被大赦的李白乘坐轻舟离开白帝城,他在轻舟上大笑吟出了《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还是李白,还是那个恣意狂放的李白,历史里的李白都看开了,但观众看不开。

我挺看完这部动画很,并且觉得它的后劲很大。它既表现出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里难见的浪漫主义,又兼顾中国传统文化里务实的历史主义。两种主义的碰撞,再结合真实历史,让人唏嘘不已。

并且两个主角不同性格,不同人生际遇,不同年龄时相聚与分离。

我们看着他们相遇相知成为朋友又几乎成为敌人,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垂垂老矣的老年。看着他们这样过完一生,看着大唐的盛极而衰。无论是从个人、诗人、将军、大唐、还是整个历史等角度,这部动画的后劲都太大了。

并且除了建模可能有点争议、美术、画风、配乐、分镜、配音、再到叙事节奏上面,还有细节铺垫上都可以说达到国产动画的新高,好比高适高家枪法和李白教他相扑之术,都是电影叙事和铺垫的典范。

最后,作为历史纪录片式的动画电影,主角和情节一样本身没法像商业片一样随意发挥,设置跌宕起伏的剧情。但尽管戴着史实的枷锁,编剧依然用很多细节塑造了不同的特质和内核。

尽可能的将他们的动机、选择,与历史上每个人已发生的结局串联起来,在回味历史、品鉴诗歌的同时,又能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启示。

这部动画或许不是完美无缺,但在当前国产动画里绝对是独一无二,强烈推荐!

标签: